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窺視過去時光-《時光閃電》

de33ebfd

作者荷西‧卡洛斯‧索摩薩在《時光閃電》所埋下的種種佈局令人讚歎,讓我打開書本後沒多久,就被緊湊明快的節奏深深地吸引,從頭到尾絕無冷場。集科幻、懸疑、驚悚之大成,無庸置疑地,這是本絕對不容錯過的精彩傑作。

「我將航行的水面,尚未有人經過。」-但丁,《天堂篇》

《時光閃電》引用但丁《天堂篇》的詩句揭開序幕,這句話不僅是故事主角資優物理學家艾莉莎就讀及任教大學的校訓,也預告故事完全無法預料的走向。

我們究竟有沒有辦法窺探過去的時光?看見過去,會對現在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這是很有趣的問題,《時光閃電》以物理學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故事在現在與過去交錯,敘述一群歐洲最優秀的物理學家企圖找出時間定律,並與哲學家、古生物學家、歷史學家合作進行研究計畫,以科學實驗的方式成功地窺視過去,卻沒料到引發一連串極為恐怖的肅殺。當初參與研究的科學家一個接一個被不知名的神秘殺手獵殺,所有的死者在短時間內被極兇殘的手段將屍體碎裂,但驗屍報告卻顯示死者死前在有意識的情況下遭受長達數年或數月的凌虐及肢解。更恐怖的是,生還者彷彿被詛咒般,分不清是夢魘還是現實,對性有著極不尋常的詭異需求及恐懼,他們都被「他」所控制,玩弄於股掌之間。究竟誰是獵殺者?結局令人錯愕卻非常發人深省。

荷西‧卡洛斯‧索摩薩從事精神科醫生的背景,可以從創作中看出端倪。許多主角飽受精神創傷,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故事中所陳述的「衝擊效應」,就像目睹兇案現場或災後餘生的受難者一般,正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表現。荷西‧卡洛斯‧索摩薩運用這樣的氛圍塑造出詭譎難辨的迫害者形象,如影隨行地跟著受害者,這樣的寫作方式實在很高明。不過我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故事中的受害者即使在災難過後沒有彼此聯繫,卻呈現同樣的受害模式,難不成是集體潛意識所造成的影響嗎?不過,或許我真的想太多,這就是小說,應該也不用太嚴肅看待。

另外,故事中提到一個對於精神病患的論點也讓我覺得很有趣。

「我們認為自己一直是同一個人,這是大腦的想法,以免我們發了瘋。或許精神分裂症病患就是在不同人身上看到不同影像,我們自己、我,在整個三度空間裡各個影像。」

以這樣的觀點來看,精神分裂者的幻聽、幻覺,或許是他們看到存在於不同空間的各個影像,這跟我之前看的恩田陸小說《終局》觀點又不同,《終局》描述精神分裂或許是人類遠古之前即具備卻已不合時宜的能力。我覺得去看一個作者過去的背景,再比對其創作,很多靈感看似天馬行空,卻有其脈絡可尋。

故事中也大量地引用了許多物理學論述及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如何窺探過去,雖然物理學對我來說一直是深奧難懂的學問,但閱讀時卻不會造成障礙,反而有種「好像蠻有道理地喔」的認同感,然後不知不覺地陷入故事緊張懸疑的氛圍中,急著想知道到底獵殺者是誰以及如何造成的。與時空有關的題材向來都非常吸引我,但看完《時光閃電》後,我突然感覺到,採用不同的角度及設定不同的規定情景,原來可以讓類似的題材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詮釋方式。那麼,如果用化學、生物學、心理學、哲學…等各種不同專業且深入的角度來述說與重返時空有關的題材,是否也可以說出別具特色的故事?

此外,我非常喜歡荷西‧卡洛斯‧索摩薩在各章節所引用的許多經典名句,例如:

「我們都是無知的大眾,但每個人無知的東西不盡然相同。」-愛因斯坦

「我知道自己在逃避何物,卻遺忘在追尋何物。」-蒙田

「老天爺,我們做了什麼?」-羅伯特‧李維斯,廣島上空投原子彈的諾娜‧蓋伊號副駕駛

在閱讀完後再次翻閱,深深地感受到隱含於其中的喻意,頗耐人尋味。對於故事內容不難發現,前人的智慧語錄,早已為歷史寫下註解,就如同故事中艾莉莎所感受到的,「他人的過往,可能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寫照」,學習看見歷史,才能從歷史中記取教訓。

我也很喜歡艾莉莎的教授布蘭內斯對她所說的一段話:

「艾莉莎,我很確信鋸齒空間不過是個單純的錯誤。角色的錯誤,不是萬惡不赦的壞人。」

在結局揭曉的剎那,回想這句話,更是貼切。很多事的發想,可能都是無心或只是更單純的做法而已。只是,我們是否能從窺視過去時光望見未來,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閱讀資訊:

  • 作者:荷西.卡洛斯.索摩薩
  • 原文作者:Jose Carlos Somoza
  • 譯者:葉淑吟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23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6571022
  •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逃脫的最高藝術-《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

    k&g

    拿到《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時,光是在手上厚重的感覺,就讓我心裡有點畏懼,這應該是我近期所閱讀的書籍中最厚的一本,加上一開始閱讀時大量的人名、書名,以及對歷史文化背景的不熟悉,讓我連續幾天打開書本後沒多久,就沉沉地進入夢鄉。不過,如果因此就認為這是一本光有厚度但無趣的書,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再讓自己多看一點,很快地就可以進入作者麥可‧謝朋所營造的魔力般氛圍,一個關於魔術、英雄漫畫、囚錮與逃脫的動人故事。

    《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故事時間點發生在1939 年三月,當時納粹的魔掌伸進東歐,捷克陷落。納粹佔領布拉格後,喬‧卡瓦利的父母散盡家財,想盡辦法為他弄到出境許可和美國簽證,要送他到紐約的阿姨家避難,全家人將希望都寄托在喬身上,期待他有朝一日能協助家人逃離納粹的魔掌。出境後被遣返的喬,在教導他魔術的老師孔恩布魯的幫忙下,千辛萬苦地輾轉逃脫到美國紐約,遇到表弟山米‧克雷。跛腳的山米有著無限的創意及點子,寡言的喬繪畫功夫一流,兩個人到山米的老闆安納波面前毛遂自薦,以當時極為暢銷的《超人》為基礎,創造了另一個漫畫英雄-《逃脫俠》,為老闆賺進大筆財富,也闖出「卡瓦利與克雷」的名號。喬在山米的協助下,透過《逃脫俠》表達對希特勒及德國人滿腔的怒火,但是,喬能順利地將家人救出來嗎?

    以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歷史背景為架構的小說,很難不讓我聯想到《偷書賊》,一本可以讓我大哭一場的小說。《偷書賊》以閱讀及文字的力量貫穿全文,但《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卻是以漫畫創作為主體。麥可‧謝朋以獨特的手法寫出新局,沒有刻意地描寫屠殺歷史,讓我在閱讀時沒有過多沉重的壓力,卻充分感受到蘊涵其中的力道,慢慢擴散開來。

    從整本書的架構來看,麥可‧謝朋對於歷史背景的考究令人佩服,故事中穿插許多真實的人物及歷史,言之鑿鑿,讓我幾乎以為這是本人物傳記。此外,麥可‧謝朋說故事的功力亦是一流,情節描述並非直線進行,各章節穿插喬與山米的回憶,以及他們所創作的漫畫情節,雖然剛開始有點混亂,但慢慢地會在腦中形成整個故事的藍圖,《逃脫俠》的故事,儼然就是喬與山米的故事,虛擬的故事透露著真實的困境,逐漸融為一體。書中許多場景、細節、動作及表情的描述,非常地細膩寫實,更顯出其駕馭文字的能力。

    Kavalier and Clay

    故事中的漫畫《逃脫俠》的主角湯姆自幼便是孤兒,有著跛腳的缺陷,跟隨逃脫魔術師的叔叔邁克斯四處表演,在叔叔死前拿到黃金鑰匙,被賦予解救他人自由、對抗邪惡勢力的任務。從《逃脫俠》的故事架構,不難看出喬和山米將自身經歷投射於其中,他們之前所承受的各種苦難與訓練,適足以在漫畫創作中昇華,在當時成為激勵人心的故事。我想著,若他們沒有那樣的成長背景,《逃脫俠》是否會誕生呢?磨難的背後,或許有其隱藏的意義存在,材料就在那裡,端看當事人如何解讀,以及讓它以何種型式呈現。

    我小時候是看漫畫長大的,看著故事中喬和山米在創作漫畫《逃脫俠》時腦力激盪的過程,以及他們不斷地嘗試各種繪畫技巧的創新及突破,就讓我覺得很有趣,也讓我想到小時候影響我很深的幾部漫畫-《千面女郎》(現譯《玻璃假面》)、《尼羅河女兒》、《小叮噹》(現譯《多啦A夢》),以及後來曾讓我掉淚的《灌籃高手》。另外,每週出刊的《少年快報》更是促使我每個禮拜到漫畫店報到的動力。因為這幾部漫畫,我曾經想成為演員、考古學家及漫畫家,我還喜歡揣摩漫畫人物,至今還留下一些當時的模擬畫。只可惜我沒有山米的想像力及喬的繪畫能力,當漫畫家的夢想就無疾而終了。說到這裡,讓我從小學看到現在,還買了一整套珍藏的《千面女郎》,結局還會不會出來啊?!(殘念)

    或許是因為我對漫畫的喜愛,看到出版商老闆安納波對於喬和山米的剝削,有種莫名的生氣在心頭漫延。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乏發現許多老闆剝削員工的例子,明明是下屬的努力,卻是老闆得到絕大部份的利益,付出與所得不見得一定成正比。但是,回頭來看這本小說,喬之所以在最後能戲劇化地回到山米及他的愛人羅莎身邊,不也正是因為老闆當初的剝削嗎?寫著寫著,心中突然有種淡然的釋懷。得與失,似乎不能用具體的利益來衡量,很多事,或許要很多年後,才會驀然地發現其真正的意義存在。

    故事中對於情感的描述是非常深刻的,喬與山米表兄弟的情誼、他們與家人的親情、以及他們各自的愛情,讓故事在魔術與漫畫之餘,變得更加地有血有肉。喬離開親人前刻意表現的冷漠,與之後無力挽救親人的悔恨及自責形成強烈對比,那種倖存者的悲慟與自我懲罰,在故事中不斷地以各種型式出現。山米為了擺脫被視為同性戀的屈辱,斷然地離開愛人培根,對山米來說,秘密是他最沉重的枷鎖,將他自我監禁。他們囚禁在一個又一個的困境,意圖從現實中不斷地逃脫,卻將自己囚錮在心靈的牢籠,也讓故事朝向截然不同的發展。我很喜歡《逃脫俠》中所隱喻的黃金鑰匙,喬的母親所寫的一封信,以及喬的魔術老師孔恩布魯描述魔術泰斗胡迪尼被困在布萊瑪子母鋼鎖的橋段,孔恩布魯所說的「唯有愛,才能解開那對布萊瑪子母鋼鎖」。更多的包容、諒解與愛,讓憤恨、復仇、猜忌與懊悔消退,就像一把黃金鑰匙,解開囚禁心靈的牢籠,於是,那才是真正地逃脫。

    《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榮獲美國文壇最高榮譽普立茲文學獎,即將改編拍成電影,由『時時刻刻』名導演史蒂芬戴德利執導,並由作者麥可‧謝朋親自擔任編劇!麥可‧謝朋在小說中藉由故事人物描繪一個時代的興起與沒落,饒富趣味,也勾起我許多回憶,宛如魔術師般施了個魔法,讓我見證到逃脫的最高藝術。

    我期待,當我不自覺地被囚錮時,也能找到那把黃金鑰匙,然後逃脫。

    閱讀資訊:

    書名: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
    原文書名: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and Clay
    作者: 麥可‧謝朋(Michael Chabon)
    出版社:皇冠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肚皮舞,開跳!

    今天是一個蠻值得記錄的日子,因為,嚷嚷已久的肚皮舞,終於開跳!

    我是一個肢體有障礙的人,但會這樣其實是有原因的。從小我就很不喜歡自己是個女孩子,個性又有點倔強,人家說女孩子該如何如何,我就愈不想有別人口中該有的女孩子樣。於是,我的個性、動作都有點粗魯,穿著也很隨便,做直線條、大動作沒有問題,我本身也很喜歡挑戰各種運動,但若要細膩嫵媚的動作我可是一點都做不來,更不用說是跳舞了。

    但人生總會有幾次跳舞的經驗,還記得高中時的班際啦啦隊比賽,練習時發現我的肢體真是不協調到極點,更慘的是,我在比賽時還轉錯邊…。對了,高中時學校辦過舞會,我就是在旁邊看的那個,怎麼扭怎麼跳就是不對勁。哎,這輩子如果可以不用跳舞,我絕對不會想跳。

    前幾年參與劇團活動,沒想到竟然是另一次與舞蹈結緣的機會。練習過程對我來說真是臉上三條線+烏鴉不斷從我腦後飛過的慘痛經驗。看著其他人跳得有模有樣、煞是好看,但我怎麼樣也跳不來,身體硬梆梆地,完全沒有節奏感,不是同手同腳,就是忘記動作,有看過機器人跳舞嗎?沒錯,想像一下那個畫面,差不多就是那個樣子。

    要叫我嫵媚地跳舞,饒了我吧!

    但是,這樣的我竟然去報名跳肚皮舞,實在是連我自己都覺得匪夷所思。

    很久很久沒有運動,今天第一天跳肚皮舞,跳了一個半小時回來,竟然覺得自己的體力比想像中好,也還不會覺得累,就不曉得明天醒來會不會有腰斷掉的感覺啊!

    等一下來偷偷量一下體重及腰圍,看看跳三個月下來,會有什麼成果。

    跳舞吧!我的肚皮!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1953年的創作,至今仍令人驚歎-《鋼穴》

    70c4ddf8

    雖然看過幾部與機器人題材有關的電影,但此類型的小說向來不是我的閱讀首選。

    《鋼穴》所設定的情景在未來世界,當時地球全部的資源都已經耗竭,人類避居在精心規劃的鋼筋水泥防護城市-「鋼穴」,雖然可以自給自足,但是僅剩的資源依階級採配給制,地球人無法看見日月星辰,也不敢接觸陽光和空氣,鋼穴外幾乎已經沒有住人,僅藉由機器人投入生產工作。另一群人帶著他們製造的機器人遠離地球,建立「太空城」,生活舒適且優渥,與地球人形成彼此對立的兩個族群。地球人因為被機器人取代而降級,對機器人的憤恨與日俱增,就在這時,一位太空族人被謀殺,地球警探貝萊被要求追查兇手,並與太空城警探丹尼爾合作。但是,看起來就跟一般人無異的丹尼爾,竟然是貝萊最痛恨的機器人。他們可以相安無事,順利地破案嗎?整個故事的描寫非常地流暢,順著主角貝萊的視角進行推理,是一本非常容易閱讀的科幻小說。

    作者艾西莫夫透過故事拋出一個問題:機器人既便利又能順利完成交付的任務,但當機器人可以取代人類的職位,造成人類自身利益損失時,你會怎麼辦?

    這樣的假設所引發的矛盾,造成地球人對機器人的不信任、仇視與破壞,也是整個故事最基本的架構。但很奇妙的是,與地球人形成強烈對比的太空族人卻能擅用機器人的特性,讓他們生活的品質更好。當我看見地球人破壞會微笑的機器人時,心裡其實是覺得難過的。我們不也是常如此嗎?當我們對某個人、事、物抱持固著的想法或偏見時,我們很難看見他們也有良善的一面。同樣是面對機器人,但因態度的不同,一邊是破壞,一邊卻是建設。我蠻喜歡貝萊在故事中對復古份子克勞瑟所說的一段話,那是一段對於人類偏見與自卑感的描述。事情會依循怎樣的軌跡發展,端看我們以何種態度去面對。或許有些人的理念與我們不盡然相同,或是他們的處事方式就是與我們迥然不同,但若是能對身邊的人多一點的善念,很多事或許能建設性地朝正向發展。

    另外,故事中的人物設定也是很有意思的。厭惡機器人卻被迫與之合作的貝萊,雖然緝兇及推理過程常常出槌,跟印象中精明幹練的警探角色相去甚遠,卻是個非常人性化、能秉持著自己的理念做事情的人,看著他如何在猜忌中和丹尼爾合作,甚是有趣。太空城警探丹尼爾,雖然是機器人,按照所設定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行事,看似冷酷毫無情感,作者艾西莫夫卻在不經意的小地方營造出小小的幽默,讓人不覺莞爾。

    《鋼穴》所描述的未來世界,是一個資源耗竭的世界,在全球暖化日趨嚴重、政府大力倡導節能減碳的現在,讓人不禁也為地球的未來及我們日後的生活品質感到擔憂。我祈求生活在鋼穴般的日子不會到來,但若真有機器人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我倒是很樂意呢!看來,我應該還蠻適合當太空族人的喔!

    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整本書讓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艾西莫夫在【作者序】中所陳述機器人系列誕生的過程。《鋼穴》乍看之下雖然並不覺得特別突出,但發現是艾西莫夫在1953年所創作的作品之後,直讓人驚歎艾西莫夫對於未來世界的描述及想像力,他被喻為「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確實一點也不為過。艾西莫夫所創造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即使在五十幾年後的現在,拜讀機器人科幻小說的濫觴,仍覺得有其獨到之處。我聯想到之前所閱讀的一些經典小說,如《麥田捕手》、《鹽的代價》、《巧克力戰爭》,雖然都是幾十年以前的作品,但卻在當時能突破舊有的窠臼,寫下別人所不能言之禁忌,也寫下歷史新頁。有幸拜讀艾西莫夫早期的作品,並一窺其創作過程,讓我感到非常地佩服。

    《鋼穴》,一本五十幾年前的創作,成功地在科幻小說中融入推理的氛圍,確實打開了我的視野,原來,閱讀科幻小說也可以這麼輕鬆有趣。聽說艾西莫夫有生之年撰寫及編篆的書籍近五百本,期待有更多的機器人小說系列能陸續出版,讓讀者也能一睹大師的文采。

     

    閱讀資訊:

    • 作者:艾西莫夫
    • 譯者:蔡心語
    • 出版社:貓頭鷹
    •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23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6651342
    • 裝訂:平裝
    網摘、引用、連結,不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