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之前: 【教學活動】當他離開時…
在我死之前,我最想完成的十件事是什麼?
這是一個蠻常見到的主題,還記得之前看完《然後呢…》,既飽滿又空虛的心情在心裡盈滿著,當時我也寫下知道自己死期將至後,我會做的事情。《16歲的最後心願》,就是描述一個得到癌症的16歲小女生泰莎在死前所做的事。泰莎的生命還來不及綻放絢爛光彩,就已經準備凋零,她在牆壁上寫下想做的事,包括體驗「性」、答應別人的任何要求、嗑藥、犯罪、開車、成名……,乍看泰莎死前的心願,老實說,我覺得並不妥當,特別是用道德的標準來衡量的話,更不用說泰莎為了完成心願是如何地讓父母親傷透腦筋。泰莎的好朋友柔伊本身就像是個行為不檢的女孩子,不僅隨意地展示自己誘人的身軀和男孩子發生關係,還幫著泰莎進行不合法的心願,對待泰莎的態度若即若離,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同情還是輕蔑。我想著,這樣的書給大人看都有待商榷了,怎麼會適合給青少年看呢?
但是看到後來,很奇妙的是,隨著泰莎實現愈多的心願,愈發地瞭解她在自己來不及擁有更多的有限生命裡,有多少的失落與悲愴,因為來日不多,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後一天,於是,她想更真實地活著,完成更多其他人終其一生可以慢慢完成的事,證明自己曾經來世上走一遭。泰莎的心願雖然強烈又大膽,卻又非常地單純具體。泰莎在嘗試了一些違法行為,以及對自己有更多的傷害之後,心願的達成並沒有辦法讓她的心靈得到滿足,反而有更多的空虛及對自我的批判侵蝕著。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我什麼事都沒有完成就死了,我真的活過嗎?我要怎樣才能證明我真實地存在過?我要感受各種最單純的感覺,我要談一場最純粹的戀愛,我要我的家人美好地生活在一起,我要體會一下抱著好友初生嬰兒的喜悅……,就是這麼簡單的夢想而已。
我的腦中漸漸地浮現泰莎無聲的吶喊,原本對泰莎實踐心願的疑惑漸淡,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心疼與無奈。「請好好地、用力地活著吧!」我不自覺地為泰莎加油,再多一天都好,再多一天體會當個平凡人的感覺,再多實現一個心願,再多一點點就好。
我倏然發現,閱讀之初對於泰莎及柔伊的印象,有太多大人世界對青少年應該有的「正常表現」的期待,當我們帶著「正常及應該」的眼鏡看待他們的行為時,我們會覺得他們判逆、難以理解,若有機會瞭解他們最原始的動機,很多行為也變得更單純了。試著理解並貼近他們的心,遠比先貼上一張標籤來得更為重要。
但是,因為即將離開世間,是否就代表著可以為所欲為,做盡任何想做的事?我並不認為是如此。如果再仔細一點看泰莎的心願,可以發現她的順序及渴望,是隱藏著玄機的。因為後面的願望需要其他人付出對彼此的愛,其實更難以實現,既然如此,先做些自己就可以完成,不用有太多感受的心願,不是更容易嗎?換言之,當難以真實碰觸的愛就在身邊,泰莎的心願,想必也會有不同的排法。
如果一個16歲的女孩這麼渴望活著,還活著的我們,在還有時間的時候,可以踏實地完成什麼事?如果可以真實地愛著身邊的人,我會寫下的心願清單,又會是什麼?
結局的處理非常地微妙,是一種很特別的寫法,雖然可以預期,悵然若失的哀傷中又帶點淡淡的感動,泰莎是否完成全部的心願,對我來說已經不再那麼重要,因為她已經用自己最後的時間,證明自己真正地活過。
閱讀資訊:
4 則留言 :
從第一本接觸死亡議題的書"tuesdays with morrie",我就一直記得morrie說過的,若再多給他一天的時間,他想做什麼呢?他回答就是像最平常一天的生活。
我們早已經習慣了自己擁有的生活,其實在生命終點之際,我們最期盼的也是這樣的生活而已,只是當時我們不知道,以為自己想要點不同的。
看這類書籍,就是一直提醒著我們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當然也珍惜自己所有的。
to Ruth:
我很喜歡你的分享及morrie說的話
這提醒了我
生命終點來臨之際
最單純平常的生活
確實最令人期盼
就因如此
更值得珍惜現在正在過的生活
我會記得在做活動的時候
跟學生們分享這段話
剛剛去找"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我以為還排在我的書架上
竟然找不到了
嗚......
這種主題的書會讓我感覺很沉重...
to 小胖:
雖然沉重
卻是好看且可以透過閱讀思考一些事的書喔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