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回顧我的2010‧孕期回憶錄(上)

「看來還是沒有動靜。」12月21日走進診間,醫生的臉上透著淡淡的微笑,說了跟上次產檢同樣的話。

照了超音波,醫生照例檢查肌瘤的狀況,小小毛的頭在一個月多前已經就定位,目前依然頂在大肌瘤上方。

記得四月底第一次到醫院驗孕的時候,檢驗師一臉沉重及欲言又止的態度,讓我原本期待會像電視上演的劇情一般被宣告「恭喜你懷孕了」的劇碼落空,心情頓時也變得忐忑不安。超音波只照到胚囊但沒有心跳,還照到了好幾顆的大小肌瘤,其中一顆將近10公分的大肌瘤就擋在產道前。到醫院驗孕後沒有懷孕的喜悅,反而增添了許多擔憂。

20100507 超音波照片
(5/7 胚囊與大肌瘤)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第四集請絕地大反攻──夜之屋3《抉擇》

image

打從看完夜之屋2《背叛》,我就一直期待第三集出版。第三集一拿在手上,很快地就K完了。

但說實在話,看完後心裡有點小失落。

第二集最後,在吸血鬼養成學校「夜之屋」學習的柔依成為「黑暗女兒」的領導人,對黑暗勢力的宣戰看得我熱血沸騰,原本期待柔依與奈菲瑞特有更多正面的對決,卻是在最後才露了點餡,有點騷不到癢的感覺。

(以下為爆雷+抱怨區)

整本書有太多部分是描述柔依周旋在西斯、艾瑞克、羅倫之間的感情糾葛及性愛誘惑,因為第二集已經有蠻多的敘述,第三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雖說少女情懷總是詩,但柔依的愛情難題到了第三集已經讓我看得有點膩。特別是羅倫講了太多的甜言蜜語,過於詩情畫意反而很不切實際,以致於羅倫的真面目被柔依發現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差及震撼,反而讓我有種「就說你是笨蛋」的感覺。

此外,故事仍然從柔依的角度敘述,但每當不同的角色出現時,柔依就會對各個人物的性格做簡要的交待,對於已經看過前兩集的讀者而言,在第二集就看過前情提要,第三集再來一次實在有點多此一舉。因此,閱讀前半段時覺得故事節奏真的很緩慢,一直到後半段才有進入重點的感覺。

最為可惜的是,前兩集許多讓我喜歡的人物,在第三集不僅角色塑造顯得過於薄弱,幾乎每個人都變成了討厭鬼。柔依的好友戴米恩、依琳、簫妮看起來就像只愛帥哥的大花痴,出場時不是看電影就是吃零食,變成對於擁有妮克絲賜予的力量喜形於色的傢伙,對柔依的信任不堪一擊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史蒂薇.蕾成了活死人,固然可以理解她的轉變,但當她看到代表土元素的地位被愛芙羅黛蒂取代時的反應,也讓我對她的印象大打折扣。當然,更不用說柔依的男友們西斯、艾瑞克、羅倫了,特別是艾瑞克與羅倫,簡直就是自私自利又自以為是的王八蛋,表現實在差勁透了。柔依陷入親情、愛情與友情的抉擇,情緒變得敏感又脆弱,原本具備的正直勇敢、細膩的特質,被撲之而來的種種困阨淹沒,我也很難喜歡上這樣的柔依。

在這種情況下,愛芙羅黛蒂的角色異軍突起,她突如其來的轉變雖然不盡合情合理,卻反而讓她變得有血有肉,看她和柔依的好友們鬥嘴煞是有趣,成為悲劇人物後讓我對這個角色有更多的期待。

第三集不僅在人物塑造上有許多讓我失望的地方,故事情節的編排也顯得鬆散累贅,更累積了我許多的疑惑:為何妮克絲不收回賜予奈菲瑞特的恩賜,放任她勢力作大?還是妮克絲只能給予、無法收回賜予的力量?奈菲瑞特既然可以掌控史蒂薇.蕾,怎會任由史蒂薇.蕾與柔依再次聯繫?還是其中另有陰謀?史蒂薇.蕾看到簡訊而到能量之地,若這是羅倫發的簡訊,用意為何?或是發簡訊的另有其人?愛芙羅黛蒂已經告訴柔依,奈菲瑞特沒有透視人心的能力,為何柔依仍不敢告訴她的朋友?奈菲瑞特對校園周圍所下的咒語能偵測出是否有任何人類、雛鬼或成鬼跨越它,目前只有活死人能在不被偵測出來的情況下自由進出,換句話說,殺害成鬼老師的主謀,是否就是有能力控制活死人的奈菲瑞特?還是有其他更大的黑暗勢力?愛芙羅黛蒂對史蒂薇.蕾的靈視預言尚未成真,史蒂薇.蕾會如預言般再死一次嗎?

不過,我還是得承認,看《夜之屋》系列就像買股票被套牢一樣,因為曾經嘗過行情大漲的滋味,即使股價下滑還是捨不得賣。說到底,第四集出版我還是會緊抱不放,我只期待,作者不要再繼續前情提要,快點讓這些角色通通都覺醒過來,跟黑暗勢力徹底來個大對決吧!

閱讀資訊:

  • 作者:菲莉絲.卡司特、克麗絲婷.卡司特
  • 原文作者:P. C. Cast & Kristin Cast
  • 譯者:郭寶蓮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2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0316421
  •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紀優‧穆索的魅力──《我回來尋覓你》

    image

    閱讀一段時間下來,有些書籍是我一看到作家名字,二話不說就列入必讀作品,紀優‧穆索就有這樣的魅力,打從第一本作品《然後呢…》就讓我有種莫名的悸動,對於死前自己想完成的事有更多的思考;《你會在嗎?》看完後更是哭到不行,被許多的文字衝擊著、滋潤著,對當時在工作上面臨一些挑戰的我來說有莫大的提醒。

    閱讀《我回來尋覓你》則是個不同的閱讀體驗。故事敘述主角伊森在十五年前決定放棄和未婚妻瑪莉莎、好友吉米所過的平凡生活,也在五年前因害怕女友席琳遭遇不測而離開她。如今的伊森功成名就,成為家喻戶曉、被紐約時報譽為「擄獲美國人心的心理醫師」,沒想到惡運在十月三十一日降臨,伊森收到前女友席琳的喜帖悔恨交加,媒體不斷地播放少女潔絲在他的診所舉槍自盡的畫面,接著被討債集團痛歐一頓,在這天的最後,神祕的黑衣人開了三槍結束伊森的生命……。

    看到伊森死亡頓時有點錯愕,心裡想著主角死了故事要如何繼續下去,但故事很快地又接回十月三十一日伊森醒來的時刻,伊森死前的記憶猶在,對於當天依序會發生的事在疑惑中很快地做了決定,他努力地想彌補之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因而採取了不同的應對方式,於是「那一天」有了截然不同的發展,也慢慢地勾勒出他們的過去與現在。其實故事的設定與我很喜歡的另一部作品──肯恩.格林伍的《REPLAY》頗為雷同,敘述手法及引用經典名言的模式也跟《你會在嗎?》有異曲同工之妙,很特別的是,即使故事情節並不能說別出心裁,但一拿起書就有股想一鼓作氣看完的衝動,不自覺地就跟著各個角色心情起伏。

    也因為伊森回去「那一天」許多疑點未解,他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發現潔絲的角色愈形重要,一再出現的黑人司機與亞裔醫生似乎掌握伊森重生的重要關鍵,加上伊森最後為何被殺、被誰所殺成謎,竟讓故事有點推理小說的味道。黑人司機與亞裔醫生彷彿在伊森身上進行著實驗,他們與伊森互動,也在關鍵時刻施加了一些分別代表「命運」與「因果」的元素,他們與伊森擦出的火花頗耐人尋味,也挑戰著讀者對生命與死亡的哲學觀。

    嚴格說起來,《我回來尋覓你》並沒有讓我太驚喜,也沒有像紀優‧穆索之前的作品般讓我感動萬分,類似的元素:死亡議題、死亡信使(或智者)、時空交錯、男主角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及對女兒的疼惜、好友的支持、經典名句……等,在目前為止我所看過紀優‧穆索的三本書中經常出現,但奇怪的是,紀優‧穆索在故事中所添加的新元素,卻讓這本書變得很有趣。同時,我也對紀優‧穆索的成長背景更加好奇了,究竟是怎麼的際遇,他會對這些主題有這樣深的著墨?

    那麼,紀優‧穆索的下一本書還會吸引我嗎?答案是確定的,我還要再看下去,那就是紀優‧穆索作品的魅力,出再多本我也要回來尋覓你!

     

    延伸閱讀:

    《然後呢…》

    《你會在嗎?》

    《REPLAY》

     

    閱讀資訊:

  • 作者:紀優.穆索
  • 原文作者:Guillaume Musso
  • 譯者:梁若瑜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12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3326861
  •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目不暇給的動作片──《食夢者的玻璃書》

    image

    閱讀《食夢者的玻璃書》,感覺就像看一部文字電影,很精彩,卻也很吃力。

    故事一開始敘述繆小姐被未婚夫羅傑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解除婚約,個性剛強的她為尋求被拋棄的真相,跟蹤羅傑坐上火車,卻誤入一場危機四伏的私人宴會,差點成為陰謀集團的實驗品,遭受暴力脅迫並險遭性侵,看著繆小姐歷經一連串生死交關的冒險,故事情節緊湊到讓我差點喘不過氣來,看到腦袋就快要打結。

    第二章故事主角換成號稱紅衣教主的殺手小張,因為一開始的敘述與前一章節並無太大關連,我一度懷疑這是本短篇小說,忍不住就往後翻閱後續發展,發現繆小姐仍在後面章節有出現時,才又靜下心來繼續閱讀。小張因奉命殺人也進入那場私人宴會,無端捲入陰謀事件並被迫逃亡。很巧妙的是,小張與繆小姐在火車上有一面之緣,也為後來的重逢埋下伏筆。

    第三章則換成軍醫史文生的視角描述故事,史文生為了營救王子,同樣在陰錯陽差之下於宴會中出生入死。同一場宴會藉由不同人的角度勾勒出全貌,也將許多角色錯綜複雜的關係做了細膩的描繪。繆小姐、小張、史文生無意中都捲入「食夢者」集團犯案陰謀中,很神奇地都全身而退,並對犯罪集團造成不小的傷害。他們在自己的故事中與對方擦身而過,因此,在三人會面時透過彼此試圖瞭解真相,也在惺惺相惜中成為互助扶持的盟友。三人短暫相聚後隨即因故分開,又各自展開冒險,逐步逼近陰謀集團犯罪真相──藉由藍色玻璃竊取當事人的感官經驗,觸摸玻璃者會被強迫體驗該經驗並受到箝制,經由大量的人體改造過程及感官體驗入侵,陰謀者得以控制人類思想並操縱世界。

    故事不斷藉由三位主角不同的視角推展情節,之前也有看過類似的書寫手法,不同的是,這本書每切換一次,時間點就又回到起始點,閱讀時不斷地有似曾相識的既視感。作者高登.達奎斯故事編排的功力了得,若非對於人物、場景、情節有絕佳的掌控力,很容易就會露出破綻。

    整體來說,故事的精采程度不在話下,一拿上手就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閱讀時感覺很像觀看一場動作片,高登.達奎斯大量地運用許多動作細節描述眾人交手的過程,很容易就讓畫面不斷地在腦中呈現;但過多暴力、性愛、猥褻情節的動作描繪及緊湊的情節發展真的讓我頗吃不消,就像橡皮筋被拉扯得很緊,沒有放鬆的時候,久了就有點彈性疲乏。三位主角在巧合及幸運的安排下一再地死裡逃生,說真的也讓我很沒有真實感,不過,很多英雄冒險小說不也都是如此嗎?不斷地冒險、前進、遇難、破壞、逃脫、重生……。說真的,這本書拍成電影的可看性應該很高,閱讀時真的要有時間慢慢消化,否則很快地就會被一堆動作敘述給淹沒。

    此外,故事中過度強調性慾、感官刺激,運用人性弱點操控思想的設定,固然營造一定程度的故事張力,但物化女性的部分卻讓我在閱讀時感到不是很舒服。除了犯罪集團首腦之一的女伯爵及繆小姐,其他的女性不過就是工具,她們的身體、思想、生命都不重要,所以她們可以被任意擺佈及犧牲。也因為很多人的行為都是操控之下的結果,他們的性格塑造就不是那麼突顯,總覺得少了點人性,犯罪集團的決策及計劃總帶點斜門的味道。

    看完書後閱讀譯者張定綺所寫的導讀,才知道故事主角繆小姐及小張的姓名翻譯有做了些調整。老實說,我對於繆小姐及小張的姓名翻譯一直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明明是故事場景都發生在西方,卻取了個很中國的名字,我還一度猜想這兩個人是否與中國有淵源。或許,忠於原著的翻譯更能貼近故事的意涵,才不致於畫蛇添足。

    對我來說,這是本很精彩的小說,但過多的動作及感官刺激細節描述反而消弱了故事的韻味,會很想看完,卻也很想快速看完。故事最後,陰謀集團看似被摧毀瓦解,卻又留下伏筆,看來得等到續集出版,才能知道後續是否有更出乎意料的發展。

    閱讀資訊:

  • 作者:高登.達奎斯
  • 原文作者:Gordon Dahlquist
  • 譯者:張定綺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29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3326397
  • 裝訂:平裝
  •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重新學習以另一種方式活著──《如今妳的世界永遠是黑夜》

    image

    手裡拿著《如今妳的世界永遠是黑夜》,心裡納悶著這麼輕薄的小說會有怎樣的內容,感覺上應該是本很容易閱讀的小品。

    但看沒幾頁,心就被故事中瀰漫著濃厚的悲傷氛圍緊緊地揪著。失去母親的痛苦,整個家庭都變了調,彷彿所有的節奏都緩慢了下來,每樣細節都被放大好幾倍檢視著,回憶輕而易舉地就擴散開來,變成難以碰觸的傷口。

    作者馬提亞斯.馬極爾筆觸纖柔,卻沁入人心。故事一開始沒有很清楚地勾勒出主角「我」的輪廓,像是走進一個喪親之痛的孩子內心世界,他的細膩感觸很容易引起共鳴,勾起讀者曾經有過的悲傷經驗,再多一點就會滿溢。所幸故事很快地加入魔幻的元素,男孩無意中從母親的小時鐘背面文字將巨人傑克呼喚出來。慢慢地,看到了主角是個三十歲的男性,披起正式的衣裝,和所有人一樣參加喪禮、如同以往般地生活,假裝及表現出應該有的樣子,但他內心的男孩獨白,吶喊出最真實的想念及渴望。

    即使再怎麼堅強的人,再怎麼看似安然無恙,心中的小孩還是在失去時受傷了。馬提亞斯.馬極爾在處理面對死亡議題時,以隱喻的方式深刻地描寫男孩的失落與重生。傑克送給男孩一小片影子,協助他渡過喪親之痛。我很喜歡傑克對男孩所說的話:

    「你得重新學著大笑,學著吃出滋味,你得重新教育你的味蕾!好好善用你的影子,多看看書,作作夢,多休息,多玩一玩,就算感覺好像很難、做不到,就像你第一次練吉他和弦時那樣,但還是要去試一試,一切會顯得毫無意義,但別輕易放棄,千萬別敗給絕望!善用你的夢想,就算夢碎了,把它們再黏起來就是了!」

    「你需要一些故事,這些故事不是拿來娛樂用的而已,你必須重新學習如何回憶往事,卻又不會被恐懼卡住,這是現在最重要的事。」

    陰影在男孩家中擴張勢力,男孩學習在影子中療傷,透過傑克與男孩的對話,以及男孩經歷的短暫冒險,男孩得到力量。即使妳的世界永遠是黑夜,但活著的人學會呼吸、學會再次正常地生活,黑夜逐漸透露著曙光。我蠻喜歡這本書,特別是馬提亞斯.馬極爾的寫作及譬喻手法,以及閱讀完後帶給讀者淡淡的輕盈感。一本不帶說教意味的療傷小說,希望透過閱讀,我也能記得如何在失落中找到新的意義。

    閱讀資訊:

  • 作者:馬提亞斯.馬極爾
  • 原文作者:Mathias Malzieu
  • 譯者:梁若瑜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03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3326595
  • 網摘、引用、連結,不轉載